大仲村镇大吴宅村的建村历史

临沂一个神奇的村子,墓主人至今下落不明!大仲村镇大吴宅村的建村历史

央媒头条山东采编中心编辑(尹伟、马文忠)2024年3月25日

大仲村镇位于鲁中南山区南部,北依费县,西临抱犊崮,东靠临沂,总面积146平方公里,8万人口,辖67个行政村。属半山区半平原乡镇。该镇属暖温带季风半湿润大陆气候,年平均气温13.2C一13.4c,年降水量830一950mm,年无霜期210一230天。土壤为褐土、潮土等。大仲村镇位于山东省兰陵县北部。面积146平方千米,人口8万人。辖6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大仲村,距县城18千米。229省道公路过境。古迹有东城子古文化遗址。

大仲村为镇政府驻地,建村于明朝永乐年间。因聚落中有一大冢,故名大冢村,清初易名为大仲村。抗日战争前分属费县、临沂两县。1947年属苍山县,1958年成立仲村公社。1984年设镇。1966年,面积84.3平方千米,人口5.2万人,辖大仲村、河西、西石曲、东石曲、中石曲、向阳曲、西辛庄、大仲村镇(3张)大吴宅、小吴宅、泉汪、陡沟庄、西南哨、吴宅圈、金桥屯、小官庄、马山、陶主院、车庄、白彦庄、胡家庄、东圩、永安村、梁家屯、石坑、现庄、后岭、任庄、涝坡、索村、后沂沟、前沂沟、龙泉庄、东辛庄、陶屯、小东湖、西康庄、东康庄、西城子、中城子、东城子、绿庄、念沂庄、庙疃、兰凤窝、乐沂官庄、大冶、埠东、林官庄、西寨子49个行政村。原流井乡位于苍山县北部,距县城21千米。抗日战争前分属临沂、费县两县,1941年属苍山县、边联县,1950年属苍山县、甘霖区,1958年建流井乡,是年秋与甘霖合并成立甘霖公社,是年秋与甘霖合并成立甘霖公社,1963年建流井公社,1984、改乡。1966年,面积65.4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辖下流井、北邱庄、北刘庄、北孟庄、黄家馆、殷家馆、黄家馆河北?刘家宅、孙家馆、胜庄、胡沿庄、代家庄、北韩庄、南韩庄、茶子山、荆山后、主营庄、祖居庄、小徐庄、团结、荆山前、郁家杭、大城子、小城子、南邱庄、后姚庄、前姚庄、保合庄、柳河、栗园、北码头32个行政村。

大仲村镇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境内有吴王汉墓、城子遗址,是山东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山水秀丽,旅游源丰富,自然景观众多,与东晋杭州灵隐寺齐名的朗公寺,就坐落在该镇;该镇温泉众多,柳河、涝坡温泉东西相依,常年水温保持在16C,水质优良,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微元素,营养丰富;该镇淡竹面积广阔,是江北最大淡竹基地,号称江北淡竹第一乡。以郎公寺为中心的大宗山旅游风景区己成为鲁南苏北地区的旅游休闲胜地。

晋代朗公寺位于大宗山,大仲村镇驻地以东3公里处。大宗山又称朗公山,驴脖子山,因山体形似驴脖子而得名。山势呈南北向,绵延数十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57米,有九座山头相接,故”九顶莲花山”,山势雄奇,风景独秀,青山连绵回环,奇峰怪石嶙次栉比,松生绝璧,泉涌峭崖。山中有转经山观日台、九步天梯、红孩儿桥、宋潢书斋、聚仙阁、贤孝祠等名胜古迹。朗公寺做落于大宗山腹地,始建于东晋咸康五年(339年),以东晋沙门笠僧朗公卓锡住持修禅而得名。历经南北朝,兴盛于隋唐,元朝中期重建,规模逐渐扩大,至清朝未年废记。该寺规模宏大,原有上寺、下寺、塔林。上寺有前殿、二殿、大殿等宏伟建筑,下寺为碧云观,是跟琊四大古寺之一,香火曾鼎盛一时。在历史长河中,围绕大宗山与朗公寺发生许多传说,如“王義之赠匾”乾隆尼姑对诗“贤孝女”“县长赔树”“大师惩弟子”等等。这些传说故事为大宗山朗公寺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大吴宅古墓,汉,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大吴宅村东,村东南,东泇河东岸,2006.12月公布为市级重点文保单位。

汉,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大吴宅村东、村东南,东泇河东岸,2006.12月公布为市级重点文保单位。该墓群,又称“龙王墓”“牛王墓”或”吴王墓”,无确考,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80米,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墓群地势较高,部分墓葬露出,多是石板墓,在墓群东南部,暴露了3座规格较高的石室墓,其中北面一座口径东西1.6米,南北为3.6米,7米见方,周长约35米,占地面积81平方米,东西向双室墓。墓石无画像及纹饰,但造工精致,其它两座结构与其相似。该墓群,是鲁南地区发现的一处规模较高、分布密集的东汉墓群。

来源:于琅琊书院

(7)
上一篇 2024-03-25 19:08
下一篇 2024-03-26 08:5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央媒头条全球推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