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誓言 一生坚守——追记河南省确山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民警孔琳

一句誓言 一生坚守——追记河南省确山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民警孔琳

央媒头条河南讯:编辑(张清兵)   如果没有倒下,再过1423天,他就可以光荣退休;如果没有倒下,他就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兑现诺言,带着妻儿前往北京观瞻“更好看的天安门”;如果没有倒下,他就可以守在80多岁的老父亲膝前尽孝,弥补多年的亏欠……

可惜,这一切都随着他的猝然离世而留下无尽遗憾。

      10月11日19时40分许,河南省确山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民警孔琳突发疾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年仅56岁。

一句誓言 一生坚守——追记河南省确山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民警孔琳

      “孔琳走了,我们痛失一位肩上有责、心中有爱、眼中有民、脚下有泥的老大哥与好战友。我们一定会继承遗志、激励斗志,为建设平安确山再立新功,让他的牺牲更有意义。”确山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陈卫华眼含热泪、话语铿锵。
      他对党有着朴素而炽热的情怀
      泰戈尔曾说: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孔琳的一生,虽短暂却厚重,虽朴素却炽热,这一切都源于他内心对党对群众无比的忠诚与热爱。
      1966年,孔琳出生在素有“小延安”之称的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爷爷兄弟四人,就有两人投身革命。在兄妹五人中排行老大的孔琳,自小就受到了红色启蒙教育,红色基因早已融入他的血脉,信仰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落地生根、愈加茁壮。
      “孔琳人品好,上警校期间就因表现突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也是我们同批上班同事中最早入党的。”确山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宋志伦忆起往昔,十分感慨。1986年他与孔琳一同考入河南省警察学校,中队长由老师兼任,孔琳被推选为所在中队副中队长,实际上就是班长。“他就像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小太阳’,同学们没有不喜欢和他交往的。”

一句誓言 一生坚守——追记河南省确山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民警孔琳
1995年,参加工作7年后,因为工作出色,孔琳从县公安局刑警队调入交警大队,负责筹建走马岭中队。走马岭位于确山县城南,107国道纵贯岭上,岭呈45度斜坡,长1.8公里,宽15米,路西侧是十几米的深沟,一遇冰雪湿滑难行,过往司机头疼地称之为“鬼门关”。当时的走马岭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没有水井更不通自来水,生活用水要靠孔琳和同事到几公里外的村民家中去挑,办公用房也是租来的,每逢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但是孔琳没有叫过一声苦,带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把根扎了下来。1998年抗洪抢险,确山境内还未通高速,大批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都要靠107国道通行,孔琳带领同事坚守一线、24小时保通保安全,两个月都没有回家,睡觉都在警车上。为了确保107国道确山段安全畅通,他们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打车匪路霸,成效显著,1999年被授予“全国创建平安大道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2年107国道大修,因周边无可绕行之路,只能半边通行,车辆日通行量近两万辆,他们成天连轴转,常常累得连饭还没吃到嘴里,人就困到鼾声大作。浑身上下落了厚厚一层尘土,赶上雨雪天,就变成一个个灰头土脸的“泥人”。“就这样,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圆满完成保通任务,经受住了考验,获得了上级和群众的一致认可。”谈起曾经的下属,确山县公安局原副局长孙保安既心疼,又骄傲。“1989年孔琳到刑警队工作不久,我就看中了他,忠诚可靠、吃苦耐劳。时间证明我的眼光没有错。”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孔教就是这样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人。”交警大队民警丁东伟非常敬佩。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时任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的孔琳主动请缨奔赴一线,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带队执勤昼夜奋战。因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
“组织的需要,我服从安排。”今年1月,孔琳卸任交警大队教导员。县公安局党委委员、政办室主任刘飞非常感慨,“孔琳同志党性强、觉悟高,能够正确对待工作岗位变动,组织上和他谈话,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孔琳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工作更积极了。今年夏天恰逢几十年不遇的酷暑,天热得要把马路烤化,他不仅主动要求参加上路巡逻,帮群众推车、顶风冒雨清理路障,凌晨1点还带着年轻同志查酒醉驾,实地指导需要注意的细节,毫无保留传授经验,给我们这些快退休的老同志带了一个好头。”59岁的交警大队民警刘长春红了眼眶,“孔琳说过,趁着还有几年才退休,要抓紧时间加油干,再不干就真的没多少机会了。没想到,竟一语成谶。”
      10月10日,在孔琳牺牲前一天,他和宋志伦到县公安局参加联勤值守。宋志伦见他脸色不太好,就问他是不是身体不得劲?孔琳摆摆手让他放心,说:“没啥大事儿,就是有点累。有时胸口闷、背疼。等忙完这几天,我去医院看看。”
      谁曾想,仅仅1天之后,孔琳就匆匆地去了。再也无法看一眼他无比热爱的岗位、挚爱的老父妻儿、倾力守护34载的平安幸福家园,用最宝贵的生命践行了入警时立下的铮铮誓言,不负初心、不负韶华。
      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是他始终不渝的信仰
      从警34年来,孔琳长期奋战在刑警队、经侦大队、交警大队等基层一线,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2次,荣获“全省公安机关优秀人民警察”等称号。
      “毕业后我也想进刑警队。”1986年,时任确山县公安局刑警队副队长的刘建华在省警校培训期间认识了孔琳,孔琳向他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刘建华告诉孔琳,刑警队现在亟需他这样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如果他加入,将来一定能大显身手。孔琳热血沸腾,抓住刘建华的手说:“哥,就这样定了!你等我。”
一句誓言 一生坚守——追记河南省确山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民警孔琳
1988年,孔琳警校毕业后分配至确山县公安局李新店派出所工作,一年后调入刑警队。当时,107国道还未全线贯通,车匪路霸猖獗,过往司机深受其害。“我们要么步行,要么骑自行车或几个人骑辆偏三轮摩托车,克服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等困难,到山沟子里找群众调查取证,摸排了一、两个月,成功打掉了四个犯罪团伙,带破30多起案件,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忆起和孔琳并肩作战的峥嵘岁月,刘建华止不住哽咽,对战友的离去深深惋惜。
“犯罪分子结伙作案,采取暴力手段威胁受害人,见啥抢啥、见啥偷啥。”从1987年3月开始到1990年8月,确山竹沟、石滚河、瓦岗和南阳桐柏等地陆续发生蒙面歹徒半夜入室抢劫、盗窃等案件,社会影响十分恶劣。确山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后,立即抽调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上案攻坚。因为孔琳老家在竹沟,对当地环境、风土人情、社会关系等都非常熟悉,所以被抽到专案组工作。为了尽快将嫌疑人抓获归案,专案民警兵分两路展开侦查。
      “我知道是谁了!”通过深入走访调查、大量分析研判,心细如发的孔琳从一个绰号入手发现了关键嫌疑人,案件取得重大突破。警方顺线追踪,将两个隐藏很深、互有勾联的犯罪团伙连根拔起。为了抓捕这个反侦察能力很强且练过武的关键嫌疑人,孔琳和同事连续蹲守三天三夜将其抓获。在接下来的审讯工作中,孔琳和同事们鏖战七天七夜,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累了就靠在椅背上眯一会儿。在公安机关的强大攻势下,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一溃千里,案件势如破竹,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30多名,破获案件119起。
      “仅这个关键嫌疑人的笔录,孔琳就记了80多页。孔琳这七昼夜休息的时间加一块不到10个小时。整个案件案卷近三十本,摞起来有一米多高。”刘建华啧啧称赞。由于该案事实清楚、证据扎实,诉讼非常顺利,犯罪嫌疑人受到法律严惩。孔琳因此案贡献突出被县政府记功表彰。
      2004年底孔琳调任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到2008年8月转任交警大队教导员,近四年间,他带领全队同志侦破各类经济犯罪案件近百起,抓捕违法犯罪嫌疑人近百人,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一亿多元,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2021年2月6日(农历腊月二十五)凌晨3时许,瓦岗镇某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受害人经抢救无效死亡。除血迹外,逃逸车辆在现场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交警大队事故中队出警民警常记立即向当天大队带班领导孔琳作了汇报。孔琳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成立专案组,连夜展开走访调查,并判定肇事车辆应为周边工地拉渣土的重型自卸货车。由于当时正在修高速,周边厂区矿山又多,孔琳带领民警辅警到各个工地逐一排查,调阅监控,却没有取得有效进展。“多亏孔教经验丰富,他带我们爬上附近一个小山包,站在高处,周围工地有哪些车辆一目了然。”常记说。通过对一百多部车辆的认真甄别,终于发现肇事车辆,而肇事司机不知所踪。“他肯定是吓跑,躲进附近山里了。”孔琳的判断很快得到了证实。当天上午11时许,肇事司机被抓获归案,一起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不到10个小时即成功告破。受害人家属非常感动,专门送来一面锦旗表示感谢。
      脚下沾有泥土,心中沉淀真情
      在确山县任店镇王庄村委办公室,至今仍然悬挂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条幅。
“这是我们村委搬到新址后,孔琳亲自题赠给我的。”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陈群山谈起孔琳几度哽咽,“他和我们就是一家人。”
      “他怎么能说走就走啊,我连他最后一面也没见上。马上种完麦了,我还打算到城里找他说说话儿。”乍闻孔琳去世的消息,王庄村村民周强一下懵了,滚烫的热泪止不住地往下淌……
      他家三间新粉刷的墙、新换的铝合金窗户、新添的席梦思床、还有堂屋里摆放的小冰箱、家里老母亲用的电暖扇……每一件都是近几年孔琳亲手帮他置办的。在周强心里,早就把这个身材高大、热情爽朗、没有架子的县公安局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长当成了亲兄弟。
一句誓言 一生坚守——追记河南省确山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民警孔琳
2021年8月,周强的老母亲病逝,孔琳专程带着300元礼金等奠仪上门吊唁,并嘱咐周强:“之前你守着老母亲尽孝出不去。现在老人家走了,你也50多岁了,孤身一人无儿无女没啥依靠,也可以出去找点活儿干,挣点钱好养老。如果有困难就给我说,能帮忙的我一定给你想办法。”
      “因为咱县公安局结对帮扶力度大,周边群众都很眼气贫困户。”王庄村文书、妇联主席李艳丽由衷地说,除了周强,孔琳帮扶的还有三户贫困户,95岁的陈凤美老人已经因病过世,付德明家的小闺女天天念叨接送过她上下学的“警察爸爸”,还有位叫高成的五保户贫困户。村里的人都知道,80多岁的高成去世前,每年冬天都喜欢到村委那儿晒太阳,逢人就夸他的帮扶人孔琳好,吃药干啥的都不用他掏钱,身上穿的棉大衣、头上戴的棉帽子也都是孔琳给他买的。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别看我没儿没女,比你们过得还舒坦哩。”
2017年5月,孔琳被推选担任县公安局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长,他愉快地接受了组织的决定,并严格按照要求五天四夜都住在村里开展工作。当时的王庄村委还是山坡上的几间破房子,因为年久失修,院墙塌了一大半,连个像样的桌椅都没有。在孔琳和曾任县公安局驻村第一书记潘俊义的极力争取下,协调有关部门为王庄村委选定了新址、盖起了两层楼的村委大院、配备了几十套崭新的办公桌椅、装上了空调、电脑和打印机,建起了设施齐全的新厨房,安装了无塔供水设备,修建了群众活动场地……村委大院旧貌换新颜,村民们内心像是燃起了一把火,有了新盼头。
      “如果不是县公安局来帮扶,王庄村估计再等两年也脱不了贫。”时任任店镇党委书记的龚喜庆不住感叹。2017年12月,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县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充分考察、民主推荐、广泛征求村里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孔琳和潘俊义协助王庄村培养了具有坚实群众基础的村干部,依法公开选举产生了新的村“两委”班子,建全建强了基层党组织,完善了规章制度。至此,王庄村委走上了健康良性发展之路。
      “为王庄小学争取两万块钱改建大门、配备了乒乓球台、篮球架等体育设施。”“协调交警部门安装了减速提示牌、减速带,为学校师生上交通安全法制课,组织学生家长、联防队员等人员成立护学岗。”“清扫垃圾、改善人居环境,帮助辖区派出所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村里所有贫困户修建了直达主干道的平坦石子路,告别以前坑坑洼洼的老土。”“组织开展夜间治安巡逻防控。”……提起孔琳和驻村工作队为村里做的实事,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怎么说都说不完,到最后,每个人都湿了眼眶,想念起那个再也回不来的人。
法律与原则是他始终恪守的底线
      “任是无人也自香。持之以恒,永远在路上。”这句话被孔琳工工整整地记在了笔记本上,更是他廉洁自律的生动体现。
      在任经侦大队大队长期间,孔琳因为坚持原则得罪了不少人。有次大队办理一起涉嫌职务侵占案,一名嫌疑人亲属请托朋友找到孔琳讲情,要求对其照顾。孔琳当场回绝,并说我宽限他,不仅违反国家法律,更是伤害被其侵害的群众。后来其亲属又找到孔琳办公室,硬塞红包,孔琳严词拒绝并要求该案办成铁案,经得起考验。不管来自哪方面的压力,都由他顶着。最终嫌疑人依法受到严惩。
      后来,孔琳到交警队工作,也有人找他说情。“但他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开过绿灯。他常说,违法违规的事儿咱不能干,也不能让咱同事为难。”确山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副大队长周玲玲一提起孔琳眼眶就红了。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今年9月,孔琳在参加“清廉确山公安建设”系列主题活动时,提笔写下了这幅《石灰吟》,笔力遒劲、入木三分,恰是他一身正气、大义凛然的真实注脚。
      作为一名生于斯长于斯的确山人,孔琳以家乡是革命老区倍感荣光。2008年8月至2022年1月,他担任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教导员期间,经常和同志们谈心、拉家常,把每位同志的安危冷暖、所思所想放在心头,及时把组织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同志们的身边。他充分发挥家乡红色资源丰富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组织大队民警辅警到竹沟革命纪念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缅怀先烈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忠诚警魂。由于工作成效显著,交警大队党支部在2012年度被评为全县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度被县公安局评为“先进党组织”。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卸任教导员后,孔琳从不以老领导自居,而是主动要求给他安排工作。”交警大队教导员沈永峰动情地说。仅10月1日以来,他就参与酒醉驾统一行动3次,道路与景区巡逻防控5次。
      10月11日,孔琳牺牲当天。上午7时10分,他准时签到,这是多年的习惯;之后整理分析辖区道路隐患路段信息,为大队精准高效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中午在单位就餐,和同事商量参加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员资格证考试的事——他打算考个证,帮助车管所分担亟需驾驶人考试考官的压力。
      上午10时48分,妻子给孔琳打电话,说准备将家里的老被套重新打一下。孔琳当时就心疼了,说被套太沉,你身子弱弄不动,等我回来开车带过去打。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夫妻俩今生最后一次通话,自此天人永隔。
      “晚上18时18分,我打他电话,想问他下班回来想吃啥饭,没人接。后来连打11个还是没有打通。我心里就想,是不是出啥事儿了?”孔琳的妻子以手掩面、泣不成声,“平常他工作再忙,有啥事儿你能给他打个电话,心里总有个依靠。现在他不在了,我打电话都不知道往哪儿打……”
      孔琳和妻子是对有缘人,小学初中都有幸同窗。1990年二人结婚后鹣鲽情深,相濡以沫32年。
      “他太忙了,责任心又强。还喜欢替别人着想,自己想把一切都担起来。从来没有在家踏踏实实地歇过一天。”妻子用手指细细地描摩着照片上孔琳微笑的眼睛、高挺的鼻梁,陷入回忆,“他在走马岭工作时就成天忙得像个陀螺,顾不上家。”
      参加工作34年来,工作是孔琳心头上的头等大事,事事以工作为先,为此他牺牲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可他对家人的爱却一点一滴都没有减少。儿子小时候,每次他忙完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将儿子搂进怀里,亲得连地都舍不得让儿子下;老父亲每次犯病,无论多晚,他都第一时间送到医院,守在床头;弟弟妹妹家庭负担比较重,作为大哥,他主动扛起责任,像母鸡护小鸡一样呵护着整个大家庭。
      在儿子的床头,挂着一幅“勤奋传家”的斗方。这是孔琳专门写下的家训。他用身体力行教导儿子刻苦勤奋、自立自强。儿子很争气,大学毕业考进了理想的单位,并像他一样爱岗敬业、任劳任怨。
      儿子今年已经30出头,但一心扑在工作上还没有成家;80多岁的老父亲年迈多病需要赡养;羸弱的妻子今后要独自撑起一个家……这些,孔琳无一不心心念念。可惜他再也顾不上了。
      追悼会那天,不少群众、社会各界人士、亲朋好友、生前战友都自发前来送孔琳最后一程。太阳暖暖地照在人们身上,仿佛孔琳会心的微笑,在宽慰大家心中沉重的哀思。是啊,他是那么细心体贴、什么苦累都要抢着担的人,怎么会舍得让他爱的、爱他的人伤心难过?
      绿水为凭,青山为证。孔琳走了,也没有走。他就在我们心中。只不过换了种方式,继续关心着家乡的人和事,守护着这片红色的土地永远安宁。
听,山林在风中传唱他的故事;看,王庄村村民将今秋丰收的第一棒玉米祭奠在他的墓前;念,他帮助过的贫困户家的小姑娘还想再叫他一声“警察爸爸”……供稿:李永光
(3)
上一篇 2023-01-27 14:14
下一篇 2023-02-01 15: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央媒头条全球推介平台